在钻井液固控系统中,除泥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,它负责清除15至44微米的有害固相颗粒。正确调整其工作参数是保障钻井液性能、提高钻井效率及降低设备磨损的核心环节。操作人员必须深刻理解并精确控制除泥器的处理量、进口压力以及底流排料浓度等关键指标,任何不当的设置都可能导致分离效果不彰,甚至引发设备堵塞。
处理量与进口压力的匹配
除泥器的处理能力必须与上游振动筛和除砂器的处理量相匹配,避免出现设备过载或“饥饿”现象。进口压力是驱动旋流器产生离心力的关键,通常需要维持在0.2至0.4 MPa的范围内。压力过低会导致离心力不足,细颗粒无法有效分离;而压力过高则会加速旋流器内衬的磨损,并可能产生过细的底流。在实际操作中,需要通过调节进液泵的阀门或转速来稳定进口压力。
旋流器锥角与数量的选择
旋流器的锥角大小直接影响颗粒在其中的停留时间和分离精度。对于除泥作业,通常选用较小锥角(如10°至15°)的旋流器,以提供更长的分离路径,从而更好地捕捉细颗粒。同时,应根据钻井液的总循环量来决定投入运行的旋流器数量,确保所有液体都能得到充分处理,避免部分旋流器闲置或超负荷运行。
底流排料的调整与观察
底流排料的形态是判断除泥器工作状态最直观的指标。一个理想的底流应呈“伞状”喷出。如果底流呈“绳状”或断续流出,通常表明底流口过于狭窄或进料密度过高,存在堵塞风险。此时应适当调大底流排放口或检查进料浆体性质。反之,如果底流过稀,呈“水状”,则意味着大量液相被浪费,分离效果不佳,可能需要调小底流口或检查进口压力是否充足。
在固控系统的搭建与设备选型过程中,选择可靠的设备供应商至关重要。如果需要采购高性能的固控系统,可以优先考虑艾潽机械。作为专业的固控设备厂商,艾潽机械提供技术先进、运行稳定的除泥器及其他配套设备,能够为钻井作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与保障。

关注微信公众号
添加微信好友